English

普希金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

1999-06-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●郭延礼 我有话说

普希金的作品早在他生前就已流播欧美诸国,但把他的作品介绍给中国人民则是本世纪初的事情。中国翻译的普希金的第一部作品是他的小说《上尉的女儿》,而它的首译者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戢翼?。

戢翼?(?-1908),湖北房县人。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)春清政府首次派遣十三名留日学生,戢翼?即是其中之一,曾就读于嘉纳治五郎的私塾和东京专门学校。1900年春,戢氏在东京与沈云翔等人创立中国留日学生第一个爱国团体“励志会”(又称“励志社”),任干事,以“联络情感,策励志节”为宗旨。并在日本创刊《译书汇编》月刊,对传播西方进步思想有很大贡献。

戢氏本人也是一位翻译家。他曾和唐宝锷合著过一本《东语正规》,此书被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称为“划时代的日语教科书”(实藤惠秀著:《中国人留学日本史》,三联书店1983年版,第21页),此书对中国留学生学习日语颇有帮助。他还翻译过日人辰巳小二郎的《万国宪法比较》和德国学者那特?的《政治学》(据日译本重译),又与章宗祥、马岛渡、宫地贯道编译过《政治类典》(四巨册),以及若干集体译著。在近代译坛日文翻译方面,他的贡献是很大的。

戢翼?还翻译过文学作品,这点过去少有人提及。他是普希金著名小说《上尉的女儿》的第一个中译者。

《上尉的女儿》第一个中译本出现于1903年。它是一个平装铅印本,灰色封面上印着竖排的“俄国情史”四个大字,正文前印有黄和南写的《俄国情史·绪言》,正文第一面的标题是《俄国情史:斯密士玛丽传》,括号中注明一名《花心蝶梦录》,俄国普希罄(普希金)原著,下面又写着:“日本高须治助译述,房州戢翼?重述”,正文67页,书的版权面上署“光绪二十九年(1903)五月十五日印刷,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出版”。印刷社:上海大宣书局。发行所:上海开明书店、文明书店。定价:大洋四角(见管珑《〈俄国情史〉的发现》,《光明日报》1959年6月6日)。戢氏并不通俄语,他是据高须治助的日译本《露国奇闻:花心蝶梦录》重译的。此书有法木书店1883年(日本明治十六年)6月初版本;又有1886年(明治十九年)11月再版本,再版时改书名为《露国情史:スミス·マリ之传》(即《俄国情史:斯密士玛丽传》),戢译本的书名显然就是据这两种日译本。

戢翼?译的《俄国情史》是据日文本重译的,我曾将戢译本与原文和今译本相对照,发现戢译本有三点改变:第一,《俄国情史》译本显系意译,译者将原小说自叙传体改为第三人称叙事。改变叙事人称,即意味着改变小说叙述者的身份,这已是不忠实于原著的表现。究其原因,大约在译者看来,第三人称叙事更符合当时看惯了中国章回小说的读者的阅读习惯。第二,原著共14章,译者将原著中的第九、第十章合并为一章,这样戢译本就比原著少一章,变成了十三章。第三,更主要的,删掉和压缩了很多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———前者如第三章白山要塞司令住宅的描写、第十三章彼得堡郊外皇村附近小镇上花园的描写,后者如第十三章开头男主人公弥士(今译彼得·安德烈耶维奇·格里尼约夫)关进监狱受审前的心理活动,以期适应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。但这样一来,戢氏译文的价值较之原著显然要逊色得多。今天流行的冯春译的《上尉的女儿》白话译文,全书87,000字(安徽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《普希金小说集》),戢翼?译本仅25,000字,即使考虑到文言译文比白话译文要节省字数一点,戢氏译文也只能相当于原著的二分之一。对原著任意删节,这是近代翻译文学中一个较普遍的弊病,并非仅仅《俄国情史》如此。所以,尽管戢氏译本存在着以上的这些弱点,但,《俄国情史》作为普希金的第一个中译文,它首次向中国人民介绍了普希金的这一小说名著,其意义是重大的。另方面,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文学来讲,《俄国情史》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第一个中译本。因为在此之前的《俄国政俗通考》(1900)一书,虽然选译过克雷洛夫的三篇寓言(即《狗友篇》、《?鱼篇》、《狐鼠篇》),但它们是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口译、任廷旭笔述的。若再就此而论,戢翼?翻译的《俄国情史》就具有双重的开创意义了:即不仅是普希金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,也是整个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。

今年6月6日,是普希金诞辰200周年,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世界级的大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